Monday, 25 July 2016

第四篇 : 人的脆弱

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今天有个朋友着眼睛诉说着她两位身在家的救火朋友,在今天救火因公殉职。说着说着,说到一位去世了的朋友的妻子。朋友们都很担心这位妻子,因为她自丈夫离世后,没出到半声,也没哭过。

我开始回想起父亲离开时,母亲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从接到通知父亲在远方行时心脏病突发被送进加护病房;到长途跋涉去到父亲面前看着他昏迷,整身插着气管,呼叫他也没反应;到排除万难把父亲带回家乡的医院去;到经历两天在医院期待父亲情况好转的煎熬;到医生要我们考虑放弃对父亲的救护,挣扎的决定和意见的分歧的争吵;到身心疲累的收到医院的通知说父亲在那个星期天晚上十一点十一分离开了;到五天的葬礼和处理父亲的身后事,母亲都出奇的冷静。她表现得很大体。可是我觉得她的反应很不正常。

人,在经历悲伤时期应该会面对的五个阶段:一)否认(失落); 二)愤怒; 三)协商(迷茫); 四)绝望(消极); 五)接受。

母亲没有否认,没有愤怒,没有迷茫,没有绝望就跳到“接受”父亲的不告而别。她至少表面上表现得“接受”了一位陪伴着她四十五年的生活伴侣离她而去。父母亲是一对夫唱妇随的老伴。他们从来都没分开生活过。突然间,失去了他,她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的适应了呢?心里很不理解。

而我,打从收到坏消息,到一连串的事故,到父亲离开我后,都没办法收拾起心情,哭得两眼红肿,鼻子红红的。
就算事隔快要两年的今天,每当思念父亲时还是忍不住哭得很厉害。
(是的,在写这篇部落时我是在哭着的。)

在葬礼上,母亲都避开那些父亲和她都认识很久,很要好的朋友们。她表现得很忙,不爱坐下和这些朋友倾谈。也许她不想在那一刻再想起父亲。她只选择了跟一些比较不熟的朋友们打招呼和满场招待。我看了感觉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她,因为我自己也处于身陷情绪不振期。

后来,我尽量陪伴着她,无论到那里去都把她带在身边,希望她可以有家人的感觉。
这时离开我到纽西兰来只有两个月。我真心的邀请母亲跟随着我生活;但是她选择了留下。

之后,我和她身边的人都有同感的发现了她在不论行为,思想,动作上都变了。变得像另一个人,一个我很熟悉的人。


而且,她会把另一个人当着父亲的代替品,用以前对父亲的方式,对待这个人。没思想的,不理黑白的言听计从这个人。当然,有些人要是不怀好意的话就会利用她,摆布她。

除此,她还做了很多伤害爱她的人的事情。一些不可思议,常人所不可能做的决定和动作。把一个本来就已经偏体鳞伤的人,伤得心也死了。
而她并没觉得这一切的变化是超出常理的,也严重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了。

人,是很脆弱的动物。朋友们请你们注意一下身边的朋友是否也需要你的关心和爱护?掏出一些时间,别吝啬的给你需要的朋友,表现你对他的爱护。也许,就这一点点,会把一些不知所措的朋友在边缘给拉回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